生态环境部|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
近些年,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,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,紧抓责任落实,顺利进行各项工作目标。超量完成“十三五”指出的目标和量化指标,《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》。

一是加速重点行业深度防治。主动推动钢材、煤炭、煤电、煤炭企业解决过剩产能。持续推动火电站超低排放改建,总计达9.5亿千瓦,钢铁业超低排放改建产量6.2亿吨。重污染区域“散乱污”完成动态归零。积极开展炉窑清查防治和VOCs污染综合性整治。
二是有序推进能源调整结构优化。煤炭占常规能源消费比例持续减少,2017—2020年,国内煤炭消费比例由60.4%降到57%左右。取代防治无望的小型锅炉约10万台,重污染区域35蒸吨/小时以内锅炉基本归零。中央预算支撑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完成“2+26”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盖,总计完成散煤替代2500万户左右。
三是大力开展运送调整结构优化。自2015年末至今,国内取代老旧机动车辆超出1400万辆,能源车拥有量492万辆,新能源公交比例从20%提高到60%以上。2020年全国铁路运输量较2017年增长20%以上。国内范围执行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,全面供货国6标准车配汽柴油。

四是持续进行冬季防治攻坚行动。自2017年起,持续4年进行重污染区域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。组织进行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紧急减排对策效绩分级,覆盖钢材、焦化等39个行业,以多元化监管鼓励“先进”,推动行业转型发展,重污染区域共27.5万家涉气企业列入紧急减排明细。2020年四季度,京津冀及周边城市、汾渭平原39个城市PM2.5均值浓度为62mg/m?,比2016年同时期降低39%;重污染日数比2016年同时期降低87%。
五是摸透了大气污染诱因。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,在诱因机理、影响评定等方面完成了一批技术提升,弄清了区域冬季大气污染的诱因,组织专家团深入细致“2+26”城市和汾渭平原进行“一市一策”技术扶持,顺利完成总理基金“大气重污染诱因与防治科技攻关”。请关注清道夫环保网!